新发现 工程与技术 发表时间 2025年09月30日

变废为宝的微生物

摘要

微生物碳捕集是一项利用细菌和微藻等微生物吸收二氧化碳 (CO2) 并将其转化为有用产物的新兴技术。 这些微生物可生成燃料、 肥料或动物饲料等产物, 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 同时助力农业和能源等行业发展。 科学家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增强微生物的固碳能力和产物合成效率, 让微生物更好地吸收 CO2 并生成有用产物。 微生物碳捕集技术已在工厂、 农场等多个行业场景投入测试:例如, 光生物反应器利用阳光将工厂排放的 CO2 转化为燃料; 在无光照区域, 系统则利用食物残渣等废弃物为微生物提供能量。 尽管仍存在一些技术挑战, 微生物碳捕集有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创造经济价值, 并助力开创可持续未来。

我们需要有助于减少污染的新技术

有没有见过工厂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 它们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各类工业废气中通常含有 CO2, 它是气候变化的主要推手之一。 CO2 等温室气体使热量在地球大气层中积聚, 导致气温上升, 引发极端天气, 使海平面上升, 危害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 (例如在发电和工业生产中燃烧化石燃料) 是过量 CO2 的主要排放源。

为控制排放, 一些工厂尝试用过滤器捕获颗粒物或采用洗涤器去除化学物质, 但这些方法往往成本高昂、 能耗巨大, 而且效果有限。 在多数情况下, CO2 仍被直接排入大气。 为督促企业减排, 一些政府对超额排放处以罚款。 然而, 许多工厂缺乏可大规模减排的设备与技术, 最终只能认罚, 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要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我们需要找到更优秀的减排方案。 能否在工业废气进入大气前直接捕获 CO2, 将其转化为有用产物而非污染环境呢?

新兴技术:微生物碳捕集

微生物碳捕集利用细菌、 微藻等微生物, 从空气或工业废气中吸收 CO2, 并将其转化为燃料、 肥料甚至富含蛋白质的动物饲料等有用产物 (图 1)。 这些微生物本身具有固碳能力, 而科学家可通过 基因工程等手段进一步优化其碳捕集与转化效率。 通过改变 DNA, 研究人员可增强微生物吸收 CO2 并转化为有用产物的能力。

微生物碳捕获示意图。工厂产生的废弃物在垂直罐中进行处理。产出包括:A—生物燃料,B—肥料,C—动物饲料,D—全球气温降低,以温度计和地球表示。
  • 图 1 - 此技术通过培育微生物将工厂或发电厂的 CO2 转化为多种有用产物, 包括: (A) 生物柴油, 可替代汽油或柴油等化石燃料的可再生燃料, 用于车辆或机械设备; (B) 环保肥料, 用于农作物; (C) 高蛋白饲料, 用于畜禽养殖; (D) 整体上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抑制全球变暖, 促进地球生态健康。

微生物碳捕集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光生物反应器化学供能系统。 光生物反应器利用蓝细菌或微藻等光合微生物吸收 CO2 和阳光来产生能量及合成有用化合物, 其工作原理是将含有 CO2 的气体注入微生物培养液中进行碳捕集。 化学供能系统则采用以氢气、 食物残渣或农业废料等有机废料为能量源的微生物 [1], 这些微生物在吸收 CO2 的同时利用化学能生产有用产物。 此类系统不依赖阳光, 因此可在自然光照受限的环境中运行。

技术助力变废为宝

目前, 该技术已在工厂和发电厂等高碳排放行业接受实地测试。 微生物碳捕集系统通常安装在排放管道或烟囱末端温度最低的地方。

安装在工业排气系统旁的光生物反应器可利用 CO2 和阳光生产生物柴油, 这种可再生燃料有望替代汽油或柴油等化石燃料, 为车辆和机械设备提供动力。

农业同样能从微生物碳捕集技术中受益 : 传统作物氮肥的生产工艺不仅能耗高, 还会释放大量 CO2。 专门培育的微生物可将 CO2 转化为富氮化合物, 可直接从废气中生产肥料, 提供更环保的替代方案。 此技术还能生产营养丰富的动物饲料。 通过喂食 CO2 和其他养分, 可让微生物生成富含蛋白质的物质, 以替代种植时需消耗大量土地、 水和肥料的大豆等传统饲料 (关于替代性动物饲料, 请参阅这篇文章)。 用微生物替代作物制作饲料, 有助于节约自然资源并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微生物碳捕集技术最显著的优势之一在于高度灵活性。 科学家可调整微生物种类或系统, 为不同行业生产特定产品。 例如, 可再生能源企业可借此生产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 建筑企业则能制造用于混凝土的碳基添加剂等材料。 通过将排放物转化为有用产物, 此技术不仅能帮助企业节省成本, 避免碳排放罚款, 还能开拓新的收入渠道。

重大挑战与更大机遇

尽管微生物碳捕集技术前景广阔, 但其大规模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要难题是多数微生物在低温环境下效能最佳, 由此难以直接处理发电厂或工厂排放的高温废气。 为解决此问题, 研究人员正在培育耐热微生物或尝试对废气进行预冷却, 但这些方案会增加成本与系统复杂性 [2]。

可扩展性是另一大挑战, 即如何将系统扩大到足以处理大型工厂和电厂碳排放的规模。 目前, 大多数微生物碳捕集系统仍处于测试阶段, 包括实验室研究和小型工厂试验项目。 科学家正致力于提升系统规模与效率, 以处理工业排放的巨量CO2

成本是另一个问题 [3]。 与植树造林或使用污染物过滤器等传统减排方式相比, 微生物碳捕集系统的建造和维护成本较高。 然而, 该系统产生的生物燃料、 肥料和动物饲料等有用产物可部分抵消成本, 提高企业对技术的接受度。

地域适应性也是一项挑战 : 光生物反应器需要充足阳光, 因此仅适用于日照充足地区;化学供能系统则依赖太阳能、 风能或水力等可再生能源, 但这些清洁能源尚未全面普及。 扩大清洁能源供应范围将成为推广此技术的关键。

如果能克服这些挑战, 微生物碳捕集技术将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生成有用产物, 并支持从农业到建筑等多个行业发展,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构建可持续未来提供重要助力。

术语表

微生物碳捕集 (Microbial Carbon Capture) : 利用细菌和微藻等微生物吸收 CO2 并转化为有用产物的技术。

微藻 (Microalgae) : 水生微型植物, 通过阳光和二氧化碳生长, 是微生物碳捕集技术的重要载体, 可生成生物燃料或肥料。

基因工程 (Genetic Engineering) : 科学家通过改变 DNA 赋予生物新能力的技术, 如增强微生物吸碳或合成有用产物的能力。

光生物反应器 (Photobioreactors) : 利用阳光和 CO2 培养光合生物 (如微藻) 以产生能量和有用化合物的系统。

化学供能系统 (Chemical Energy Systems) : 以氢气或有机废物 (如食物残渣/农业废料) 等化学品替代阳光为微生物供能的碳捕集系统。

生物柴油 (Biodiesel) : 从植物、 藻类或微生物中提取的可再生燃料, 可替代汽油或柴油等传统燃料。

利益冲突声明

作者声明本研究不涉及任何潜在商业或财务关系。

致谢

由 SJD Consulting, LLC. 科学撰稿人/编辑、 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陈氏医学院晨兴生物医学研究生院的 Susan Debad 博士参与撰写和编辑。 图表制作方为 Somersaultl8:24

AI 人工智能工具使用声明

本文中所有图表附带的替代文本 (alt text) 均由 Frontiers 出版社在人工智能支持下生成。 我们已采取合理措施确保其准确性,包括在可行情况下经由作者审核。 如发现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


原文

Lee, S. Y., Li, H., Weber, W. 和 Yang, Z. 2024. “Carbon-capturing microbes. Engineering organisms to convert emissions into valuable products”, 2024 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 (科洛尼: 世界经济论坛), 链接: https://www.weforum.org/publications/top-10-emerging-technologies-2024/


参考文献

[1] Lim, J., Choi, S. Y., Lee, J. W., Lee, S. Y. and Lee, H. 2023. Biohybrid CO2 electrolysis for the direct synthesis of polyesters from CO2. Proc. Nat. Acad. Sci. 120:e2221438120. doi: 10.1073/pnas.2221438120

[2] Bhatia, S. K., Bhatia, R. K., Jeon, J., Kumar, G., and Yamg, Y. 2019.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bioenergy production using biological system - A review. Renew. Sustain. Energy Rev. 110:143–58. doi: 10.1016/j.rser.2019.04.070

[3] Hong, W. Y. 2022. A techno-economic review on carbon capture, utilisation and storage systems for achieving a net-zero CO2 emissions future. CCST. 3:100044. doi: 10.1016/j.ccst.2022.100044